北齐·颜之推
古之学者为己,以补不足也;今之学者为人,但能说之②也。古之学者为人,行道以利世也③;今之学者为己,修身以求进也④。夫学者犹种树也,春玩其华⑤,秋登⑥其实;讲论文章,春华也,修身利行,秋实也。
人生小幼⑦,精神专利⑧,长成已后,思虑散逸⑨,固⑩须早教,勿失机也。吾七岁时,诵《灵光殿赋》,至于今日,十年一理(11),犹不遗忘;二十之外,所诵经书,一月废置,便至荒芜(12)矣。然人有坎壈(13),失于盛年(14),犹当晚学(15),不可自弃。孔子云:“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魏武、袁遗,老而弥笃(16),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(17)也。曾子七十乃(18)学,名闻天下;荀卿五十,始(19)来游学,犹为硕儒(20);公孙弘四十余,方(21)读《春秋》,以此遂登丞相;朱云亦四十,始学《易》、《论语》;皇甫谧二十,始受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皆终成大儒,此并早迷而晚寤(22)也。世人婚冠(23)未学,便称迟暮(24),因循(25)面墙,亦为愚耳。幼而学者,如日出之光,老而学者,如秉烛(26)夜行,犹贤乎瞑目(27)而无见者也。
学之兴废,随世轻重(28)。汉时贤俊,皆以一经弘(29)圣人之道,上明天时,下该人事(30),用此致(31)卿相者多矣。末俗已来(32)不复尔,空守章句(33),但(34)诵师言,施之世务,殆无一可(35)。故士大夫子弟,皆以博涉(36)为贵,不肯专儒(37)。梁朝皇孙以下,总丱之年(38),必先入学,观其志尚(39),出身(40)已后,便从文史,略无卒业者(41)。冠冕(42)为此者,则有何胤、刘瓛、明山宾、周舍、朱异、周弘正、贺琛、贺革、萧子政、刘等,兼通文史,不徒(43)讲说也。洛阳亦闻崔浩、张伟、刘芳,邺下又见邢子才。此四儒者,虽好经术,亦以才博擅名(44)。如此诸贤,故为上品,以外率(45)多田野闲人,音辞鄙陋(46),风操蚩拙(47),相与专固(48),无所堪能(49),问一言辄酬数百(50),责其指归(51),或无要会(52)。邺下谚云:“博士买驴,书券三纸,未有驴字。”使(53)汝以此为师,令人气塞(54)。孔子曰:“学也,禄(55)在其中矣。”今勤无益之事(56),恐非业也。夫圣人之书,所以设教(57),但明练经文(58),粗通注义(59),常使言行有得,亦足为人;何必“仲尼居(60)”即须两纸疏义(61),燕寝讲堂(62),亦复何在?以此得胜,宁(63)有益乎?光阴(64)可惜,譬诸逝水(65)。当博览机要(66),以济(67)功业,必能兼美(68),吾无间(69)焉。
【注释】①选自《颜氏家训》卷三。颜之推(531年—约590年以后),北齐文学家,字介,琅邪临沂(今山东)人。著有《颜氏家训》,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,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。勉学,努力学习。勉,尽力,努力。
②〔说之〕取悦他人,向他人炫耀。说,音yuè,同“悦”。
③〔行道以利世也〕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。行道,推行主张。利世,造福社会。
④〔修身以求进也〕修身养性为了做官。修身,修身养性。进,做官。
⑤〔春玩其华〕春天赏玩它的花朵。玩,赏玩,欣赏。华,通“花”。
⑥〔登〕摘取。
⑦〔小幼〕年幼的时候。
⑧〔专利〕专注敏锐。
⑨〔散逸〕分散,流散。
⑩〔固〕所以。
(11)〔理〕温习。
(12)〔荒芜〕荒废,生疏。
(13)〔然人有坎壈(lǎn)〕然而人总有坎坷的时候。然,然而,但是。坎壈,坎坷。
(14)〔盛年〕青壮年。
(15)〔犹当晚学〕仍然应当在晚年学习。犹,还,仍然。
(16)〔弥笃(dǔ)〕更加专心。
(17)〔不倦〕不厌倦,不劳累。
(18)〔乃〕才。
(19)〔始〕才。
(20)〔硕儒〕有名的学者。硕,大。
(21)〔方〕才。
(22)〔早迷而晚寤(wù)〕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。寤,醒悟。
(23)〔婚冠〕指年轻的时候。
(24)〔迟暮〕这里指太晚了。
(25)〔循〕沿着,顺着。
(26)〔秉(bǐng)烛〕拿着火把照明。烛,火把。
(27)〔瞑目〕闭上眼睛。
(28)〔随世轻重〕取决于当时社会是轻视还是重视。世,指当时社会。
(29)〔弘〕弘扬,发扬。
(30)〔下该人事〕了解人世间的事。该,涉及,包括。人事,人世间的事情。
(31)〔致〕得到,取得。
(32)〔已来〕以后。
(33)〔章句〕诗文的章节和句子。
(34)〔但〕只,仅。
(35)〔殆无一可〕几乎没有可以用得上的。殆,几乎,大概。
(36)〔博涉〕广泛地涉猎、阅读。
(37)〔专儒〕专于一家之言。
(38)〔总丱(guàn)之年〕童年。
(39)〔志尚〕志向、理想。
(40)〔出身〕为官,做官。
(41)〔略无卒业者〕很少有完成学业的。略无,全无。卒业,完成学业。
(42)〔冠冕〕世代做官。
(43)〔徒〕只,仅。
(44)〔擅名〕享有名声,闻名于世。
(45)〔率〕大致,一般。
(46)〔鄙陋〕庸俗浅薄。
(47)〔蚩(chī)拙〕愚昧笨拙。
(48)〔相与专固〕都很专断固执。相与,相互。
(49)〔堪能〕才能,擅长。
(50)〔问一言辄(zhé)酬数百〕问一句话就回答几百句话。辄,就。酬,回答,应对。
(51)〔指归〕主旨。
(52)〔要会〕要领。
(53)〔使〕假使,如果。
(54)〔气塞〕气息堵塞。形容非常气愤。
(55)〔禄〕官位俸禄。
(56)〔今勤无益之事〕如今努力做没用的事情。勤,努力,尽力。益,好处,益处。
(57)〔所以设教〕用来教育人的。所以,用来……的。
(58)〔明练经文〕读懂经典文章。明练,读懂。经,儒家经典。
(59)〔粗通注义〕稍微了解对经书的注解。粗通,稍微知道。注,注解经书的文字。
(60)〔仲尼居〕《孝经·开宗明义章第一》开头的文字。
(61)〔疏义〕疏通阐发文义。
(62)〔燕寝讲堂〕解经学者对于“居”字解释不同,有的释为“燕寝”,即闲居的地方;有的释为“讲堂”,即讲习的地方。
(63)〔宁(nìng)〕难道。
(64)〔光阴〕时间。
(65)〔譬(pì)诸逝水〕好比流水般一去不返。譬诸,譬如,好比。逝水,一去不返的流水。
(66)〔机要〕指书中的精华要点。
(67)〔济〕完成,成就。
(68)〔兼美〕完善,样样擅长。
(69)〔间〕这里指批评。
【译文】古人求学是为了自己,用学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;今人求学是为了他人,为了向他人炫耀。古人求学是为了他人,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;今人求学是为了自己,修身养性为了做官。学习好比种树,春天赏玩它的花朵,秋天摘取它的果实。讲解评论文章,就好比赏玩春天的花朵;修身养性有利于推行自己的主张,就好比摘取秋天的果实。
人在幼小的时候,精神专注敏锐,长大成人以后,思想容易分散,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趁早,不可错失时机。我七岁的时候背诵《灵光殿赋》,直到现在,隔十年温习一次,仍然没有忘记。二十岁以后,所背诵的经书,搁置一个月,便到了生疏的地步。然而人总有坎坷的时候,年轻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,仍然应当在晚年学习,不可自暴自弃。孔子说:“五十岁时学习《易经》,可以不犯大错。”魏武帝、袁遗,到老时学习得更加专心,这些都是从小学习到老仍不厌倦的人。曾子七十岁时才开始学习,最后闻名于天下;荀子五十岁时才开始游学,仍然成为大学者;公孙弘四十多岁时才开始读《春秋》,并最终做了丞相;朱云也是四十岁时才开始学习《易经》、《论语》;皇甫谧(mì)二十岁时才开始学习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他们最后都成为了大学者。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人。一般人年轻的时候仍未开始学习,就可以说太晚了,就好像面对墙壁站着,什么也看不见,这是很愚蠢的。从小就学习的人好像日出的光芒,到老才开始学习的人如同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,但仍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看的人贤明。
学习风气的浓厚与否,取决于社会是否重视。汉代的贤能之士,都凭一种经书来弘扬圣人的思想,既了解天时天命,又了解人世间的事,以此获得官位的人有很多。末世以后不再如此,读书人只会研究诗文的章节句子,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,而在处理日常事务中,几乎没有用得上的。所以士大夫的后辈们,都重视广泛阅读,而不肯专于一家之言。梁朝的贵族子弟,到童年时代,必须先让他们进入学校读书,观察他们的志向与爱好,做官以后,就做文史之事,很少有完成学业的。世代当官而从事经学的,有何胤、刘瓛(xiàn)、明山宾、周舍、朱异、周弘正、贺琛、贺革、萧子政、刘(tāo)等人,他们对文史都很精通,不只会讲解经术。 也听说在洛阳有崔浩、张伟、刘芳,在邺下又有邢子才,这四位学者,不仅喜好经学,也以文才博学而闻名。像这样几位贤明的人,可称得上是上等之人。此外大多是普通之人,语言庸俗浅薄,举止粗俗,还都专断固执,什么才能也没有,问一句就回答几百句,词不达意,不得要领,邺下有俗语说:“博士买驴,写了三张契约,没有一个‘驴’字。”如果你们拜这种人为师,令人气愤。孔子说:“好好学习,官位俸禄自然就在其中。”现在有人只在没用的事上努力,恐怕不算正业吧。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,只要能读懂经文,稍微了解对经书的注解,使之对自己的言行常常有所帮助,也就足以在世上做人了;何必对“仲尼居”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那么长的内容来解释呢,有人说“居”指闲居的地方,也有人说“居”指讲习的地方,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呢?在这种问题上争论不休,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?时光值得珍惜,好比流水般一去不返,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华要点,来成就功名事业。如果博览与专精都能做到的话,那我也没什么可批评的了。
字数:4179
知识来源:何小宛 主编.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.2013.第332-337页.